於蘇花改施工路段範圍共設立了13組兩棲類調查樣區(每組包含施工樣區及比較樣區各1個)。施工樣區之設置主要選擇於計畫沿線路段隧道口、高架橋或路堤施工圍籬外500m內;而比較樣區則選擇施工圍籬外500m至1km內:
1.網具捕捉法
選擇寬度適當且鬱閉度良好之林道、步道或蝙蝠棲所出入處,於天黑前架設豎琴網為主(附錄4-附圖1),於夜間置放至少3hrs或整夜於調查樣點捕捉飛經的蝙蝠。捕獲之個體經辨識種類、性別、年齡,測量外部形態值(如體重、前臂長等),並於上標後原處釋放且同時測錄其回聲定位音頻(超音波)。另可利用廣口捕蟲網具捕捉棲息在洞穴或任何棲所之個體,以進行物種調查。惟直接入蝙蝠棲居之洞穴內捕捉正在休眠的蝙蝠對其干擾很大,易造成很大的緊迫壓力或竄逃亂飛,需相當小心,尤其在蝙蝠冬眠期與生殖期。
2.超音波回聲測錄辨種法
根據所設定的蝙蝠音波監測站,於蝙蝠的活動高峰期(如日落後3hr內),運用蝙蝠音頻偵測系統(ANABAT System)(附錄4-附圖2)在野外測錄飛行活動中蝙蝠所發出的超音波(鄭與周 2007;周與李2006;Chick and Lumsden 1999),通常於日落時間(參考中央氣象局所提供的當地日落時間)3hr內至少持續1hr以上。所得音頻資料依據Chou and Cheng(2012)、周等(2010)及鄭等(2017)之參考音頻資料來分析與判定物種。此方法可輔助網具無法捕捉到或逃逸蝙蝠種類的物種判斷。此方法需在搭配野外測錄蝙蝠物種之超音波(由網具捕捉或棲所勘查所得物種與個體)以建置回聲定位資料庫(reference call database)以進行比對判別。目前調查經驗所知,許多不容易利用霧網或豎琴網捕捉的蝙蝠種類,可經由超音波回聲測錄來確認其存在。
3.棲所勘查法
蝙蝠棲息之處多位在住宅屋簷下、人工構造物、洞穴隧道內、岩縫中、樹叢間等,可在黃昏時於蝙蝠棲所前觀察外飛之蝙蝠個體,或夜間之天空中、田野、河流上方、街燈下飛行及短暫夜棲休息之蝙蝠。當發現蝙蝠個體時,可依其體形大小、飛行方式、活動空間,並可配合蝙蝠偵測器所偵測之頻率範圍辨識種類。當發現確有蝙蝠棲住的棲所,將嘗試入內探查以確定物種、組成及使用該棲所的型式(日夜間棲息、生殖、度冬等),若有鑑種、測錄超音波音頻等需求則進行捕撈,之後按上述辨種、測量及標放程序處理。
4.記錄項目
(1)調查樣區:縣市、鄉鎮村/地名,林道名,流域名等。
(2)地理位置:可利用GPS定位測量經緯度(WGS84)或TM2度座標。
(3)天候:可粗分為晴天、陰天、陰雨、雨天等現象。
(4)調查人員、記錄人員、資料輸入者(可能同一人或不同人)姓名。
(5)調查日期:調查的日期,包括年、月、日。
(6)調查時間與發現物種的時間,包括時、分。
(7)物種名:含中文名稱與學名。
(8)調查方法:捕捉、目擊或超音波判識。
(9)數量:捕捉或發現隻次、跡象(數量、型態、大小等)。
(10)棲地型態:可區分為巨棲(Macrohabitat)與微棲(Microhabitat)。巨棲可粗分為針葉林、闊葉林、混生林、農墾地、草生地、河川水域、河口沼澤等;微棲則可記錄動物被發現之點。
(11)海拔:以GPS、海拔高度計測量或等高線地圖查知。
(12)備註:調查人員之特別註記、注意事項、心得等。
1.網具捕捉法
選擇寬度適當且鬱閉度良好之林道、步道或蝙蝠棲所出入處,於天黑前架設豎琴網為主(附錄4-附圖1),於夜間置放至少3hrs或整夜於調查樣點捕捉飛經的蝙蝠。捕獲之個體經辨識種類、性別、年齡,測量外部形態值(如體重、前臂長等),並於上標後原處釋放且同時測錄其回聲定位音頻(超音波)。另可利用廣口捕蟲網具捕捉棲息在洞穴或任何棲所之個體,以進行物種調查。惟直接入蝙蝠棲居之洞穴內捕捉正在休眠的蝙蝠對其干擾很大,易造成很大的緊迫壓力或竄逃亂飛,需相當小心,尤其在蝙蝠冬眠期與生殖期。
2.超音波回聲測錄辨種法
根據所設定的蝙蝠音波監測站,於蝙蝠的活動高峰期(如日落後3hr內),運用蝙蝠音頻偵測系統(ANABAT System)(附錄4-附圖2)在野外測錄飛行活動中蝙蝠所發出的超音波(鄭與周 2007;周與李2006;Chick and Lumsden 1999),通常於日落時間(參考中央氣象局所提供的當地日落時間)3hr內至少持續1hr以上。所得音頻資料依據Chou and Cheng(2012)、周等(2010)及鄭等(2017)之參考音頻資料來分析與判定物種。此方法可輔助網具無法捕捉到或逃逸蝙蝠種類的物種判斷。此方法需在搭配野外測錄蝙蝠物種之超音波(由網具捕捉或棲所勘查所得物種與個體)以建置回聲定位資料庫(reference call database)以進行比對判別。目前調查經驗所知,許多不容易利用霧網或豎琴網捕捉的蝙蝠種類,可經由超音波回聲測錄來確認其存在。
3.棲所勘查法
蝙蝠棲息之處多位在住宅屋簷下、人工構造物、洞穴隧道內、岩縫中、樹叢間等,可在黃昏時於蝙蝠棲所前觀察外飛之蝙蝠個體,或夜間之天空中、田野、河流上方、街燈下飛行及短暫夜棲休息之蝙蝠。當發現蝙蝠個體時,可依其體形大小、飛行方式、活動空間,並可配合蝙蝠偵測器所偵測之頻率範圍辨識種類。當發現確有蝙蝠棲住的棲所,將嘗試入內探查以確定物種、組成及使用該棲所的型式(日夜間棲息、生殖、度冬等),若有鑑種、測錄超音波音頻等需求則進行捕撈,之後按上述辨種、測量及標放程序處理。
4.記錄項目
(1)調查樣區:縣市、鄉鎮村/地名,林道名,流域名等。
(2)地理位置:可利用GPS定位測量經緯度(WGS84)或TM2度座標。
(3)天候:可粗分為晴天、陰天、陰雨、雨天等現象。
(4)調查人員、記錄人員、資料輸入者(可能同一人或不同人)姓名。
(5)調查日期:調查的日期,包括年、月、日。
(6)調查時間與發現物種的時間,包括時、分。
(7)物種名:含中文名稱與學名。
(8)調查方法:捕捉、目擊或超音波判識。
(9)數量:捕捉或發現隻次、跡象(數量、型態、大小等)。
(10)棲地型態:可區分為巨棲(Macrohabitat)與微棲(Microhabitat)。巨棲可粗分為針葉林、闊葉林、混生林、農墾地、草生地、河川水域、河口沼澤等;微棲則可記錄動物被發現之點。
(11)海拔:以GPS、海拔高度計測量或等高線地圖查知。
(12)備註:調查人員之特別註記、注意事項、心得等。
資料集編號
dc3180bb-d5ef-468f-99f1-aef4a7f120da (DatasetUUID)
其他標題
資料集作者
鄭錫奇、陳宏彰、許家維、黃光隆、張鈞翔
資料集發佈者
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
資料集來源
TBN研管中心
資料集原始網址
資料集標籤
重複調查資料
資料集關鍵字
敏感標示
本資料集無敏感資料
授權
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-第1版
詮釋資料更新日期
2024-08-28
觀測資料最新匯入日期
類群
哺乳類
紀錄筆數
4,128
下載次數
35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