移至主內容

鳥人插旗佔地,探索未知領域

發表日期
作者
郭貴嵐
分類
文章

撰文:郭貴嵐。繪圖:羅祈鈞、郭貴嵐。
資料分析:張安瑜、許正德、吳世鴻。審訂:林瑞興、柯智仁、林大利、陳宛均。

秋天濃濃的遷移氣氛總讓賞鳥者跟著候鳥一起躁動。2018年9月,由eBird Taiwan主辦、台灣生物多樣性網絡(Taiwan Biodiversity Network, TBN)協助的「第一屆臺灣填空插旗大賽」,吸引許多賞鳥者透過良性競爭來彼此互動較勁。全台122位賞鳥者共同上傳了3,882份清單,除了台灣本島之外,紀錄橫跨了金門、澎湖、蘭嶼、綠島及彭佳嶼等離島。

透過網路搜尋、圖鑑翻閱,我們可以查詢各種生物的分布範圍,但這些生物究竟分布在哪些位置、或是在那些預期的分布範圍中到底有沒有出現?這些都需要過調查才能確認。以鳥類為例,中華鳥會累積了50年的賞鳥紀錄,近年與eBird Taiwan資料庫結合,至今約有180萬筆鳥類觀察紀錄,雖然看似很多,但若將台灣畫成1公里見方的網格,這些紀錄佔總面積僅不到三成。為了鼓勵民眾探索、填補資料的空缺,這次的「第一屆臺灣填空插旗大賽」,只要在未曾有過紀錄的區域上傳紀錄清單,便能參加抽獎,此外還加入了攻佔領地的遊戲元素,增添趣味。

活動前後資料覆蓋比較圖。深灰底為原本有資料的區域,橘底為活動期間的觀察紀錄區域。網格大小為1x1公里。(繪圖:許正德、羅祈鈞)

 

透過互動網站與遊戲樂趣,讓望遠鏡視野外除了蟲鳴鳥叫,更讓參與者感受著腎上腺素微微上升的緊張感,爭先恐後地在全台各地標記自己的領域,熱情程度還造成網站一度當掉。意料之外的熱絡迴響使得主辦單位修改了最初的活動設計,不但將目標由2,000格增加為3,399格,也將插旗排行榜由10名增加為50名。

每日上傳清單數、參與人數及累積清單數。活動階段性目標為500、1000、2000、3399網格,目標達標的日期在途中以1st、2nd、3rd分別標示(4th就是下次的目標了!)。期間每天都有數十人參與,共同上傳大約50至250份賞鳥紀錄清單,且周末的數量約為平日的兩倍,中秋節當天更是達到最高峰。(繪圖:羅祈鈞、許正德)

每週累計清單數量。每個禮拜會累積新增約1,000份清單,整個月總計有3,882份。(繪圖:郭貴嵐)

 

活動參與者當中,上傳破百份的11人所貢獻的清單數量便佔了總量一半,是不折不扣的狂熱鳥人。在短短一個月之間,透過eBird Taiwan累積的清單與去年同時期相比為2.5倍之多。而在鳥人們大舉攻進那些無紀錄地區後,到底記錄到哪些鳥呢?根據統計結果,近300鳥種當中,那些經常出現在我們周遭,又容易觀察到鳥種例如鷺科、鳩鴿科及「都市三俠」,無論在物種數量或是紀錄清單的出現率都毫不意外的名列前茅。而如同活動標語「秋風未起,候鳥已南飛」,遷移性鳥類也準時來報到了。除此之外,大家也記錄到相當多全台擴散的外來種,期待能繼續透過持續的紀錄,來進一步研究瞭解牠們的分布範圍及數量。

活動期間記錄到的鳥種統計。左為鳥種總隻數統計,前三分別名為麻雀紅鳩黃頭鷺。右為各鳥種在所有紀錄清單中的出現率,前三分別名為麻雀白頭翁紅鳩。(繪圖:羅祈鈞)

 

康乃爾大學鳥類研究室(Cornell Lab of Ornithology)及奧杜邦學會(National Audubon Society)共同營運維護的eBird資料庫,提供賞鳥者上傳紀錄、管理個人鳥種清單、查詢鳥類資料、分享交流紀錄...等服務,至今已記錄1萬多種、逾5億筆鳥類的分布資料。這些資料會公開於全球生物多樣性資訊機構(Global Biodiversity Information Facility, GBIF),讓所有人都得以共享。

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中華民國野鳥學會於2015年建置了繁體中文入口網頁eBird Taiwan,除了翻譯網站與設計介面之外,也推出方便在外紀錄的手機App。減低語言藩籬之後,台灣的賞鳥紀錄呈爆炸性的快速累積,2018年在全球排名第六。這項目前全世界規模最大的公民科學計畫,隨著科技發展與公民參與意識的抬頭也日漸成熟壯大,成為許多公民科學的參考典範。